什麼是雲端成本管理?

Kevin Bogusch | Oracle 資深競爭情報分析師 | 2023 年 12 月 20 日

儘管將運算基礎架構移至雲端有其優點,但對於如何保持在預算範圍內,卻很難做出明智的決策。雲端成本會因供應商、目前使用的儲存空間大小、運算需求、在每個雲端執行個體上執行的應用程式及其他變數而異。

追蹤和管理雲端成本已成為一項重大挑戰。在最近的 IDC 調查中,有 64% 的受訪資訊長表示他們在雲端方面超出預算。他們的高階主管同事也注意到:在 2022 年 IDC 全球執行長調查中,有超過一半的高階主管表示他們對雲端支出的擔憂。

要制定有效的雲端成本管理策略,就必須詳細瞭解所有雲端成本和服務需求。這個問題價值連城:根據公司需求,花在雲端基礎架構上的費用是否適當?

什麼是雲端成本管理?

雲端成本管理是組織用來控制雲端成本的過程。為了提高便利性及節省成本而取代內部部署基礎架構的行動,可能很快就會變成影子 IT 噩夢,因為雲端變得較不神祕,對非技術業務營運部門使用者而言也較容易佈建。他們不僅可能啟動備援服務,通常也不知道公司正試圖將雲端支出集中在一個供應商。使用多個雲端服務供應商 (特別是未明確授權時),不僅會大幅增加管理支出的難度,還可能導致您損失大量折扣優惠。

雲端服務供應商使用幾種常見的成本模型,每種模型都有其優點和缺點。通常,選擇包括依使用量計費的隨用隨付模型、固定價格訂閱模型、長期穩定使用付款、數量承諾折扣,以及在需求較低時使用的折扣。有效的雲端成本管理可以控制未經授權的支出,並協助利用可用的折扣,同時確保 IT 部門有效率地規劃預算。您可以將浪費和管理工作降到最低、節省時間,並避免在收到帳單時出現令人不悅的意外。

重點精華

  • 謹慎治理是管理雲端成本的關鍵。
  • 雲端成本管理可能很困難,因為雲端執行個體不僅容易啟動,也容易忘記。
  • 降低成本和一般預算控制,是著重於雲端成本管理的最重要原因。

雲端成本管理說明

隨著公司愈來愈依賴雲端運算,其 IT 基礎架構也變得愈來愈複雜。雲端營運的好處之一是容易設定和部署,但這通常會一發不可收拾。供應商和定價選項眾多 (特別是在多雲端環境中),會導致難以追蹤公司的付款項目及原因。

此時便需要雲端成本管理。雲端成本管理工具可監控雲端使用和需求,協助公司控制支出。這些工具可在資源未充分使用或變得意外昂貴時,通知 IT 經理。大多數雲端服務供應商都提供基本成本管理工具,但專業的第三方系統可讓公司完整檢視和管控多個供應商。

雲端成本管理為何對企業很重要?

簡而言之,雲端成本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沒有企業禁得起浪費金錢。在分散式 IT 環境中,團隊可以輕鬆啟動新的雲端執行個體,成本往往成為次要考量,甚至完全不予思考。他們經常會為了特定目的購買雲端服務,然後棄置不用,任由費用持續累積。

成本管理不僅對預算很重要,對責信也同樣重要。當雲端執行個體隨意啟動和遺忘時,很容易就會無法追蹤。這可能會導致資料重複、損毀或安全問題。雲端成本管理可協助公司瞭解建立了哪些雲端執行個體、由誰建立及其費用,以便分配成本並追溯問題來源。

雲端成本管理為何如此困難?

原因是定價複雜,加上能夠輕易佈建。雲端供應商通常具有詳細且動態的定價模型,其中的使用者人數、儲存空間、資料傳出和附加元件服務等因素,會影響您在任一天的雲端基礎架構成本。瞭解和管理變動非常困難。

此外,業務營運部門員工太輕易就能購買和安裝雲端服務。團隊或部門可能會使用許多不同的服務或執行個體,並且較常擴大而不常縮小,徒留 IT 部門擔心成本。

構成雲端成本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定價的因素相當多,而且並不是全都顯而易見,因此雲端成本可能很難控制。以下是可能造成超支的一些因素。

  • 資源使用量:每個雲端執行個體使用的資源 (運算能力、儲存空間、頻寬) 愈多,帳單費用就愈高。未能留意資源的公司可能會因意外高額費用而感到驚訝。
  • 執行個體類型:虛擬機器 (VM) 和容器的成本不同,雲端供應商會根據每個執行個體的約定效能收費。VM 是一種運算資源,使用軟體模擬作業系統的執行個體,而不是部署全新的硬體伺服器。容器是一組預製的軟體,可在需要時執行特定應用程式。多個容器可以在一個 VM 上執行,因此容器的費用通常較低,但使用費可能會追上差額。
  • 儲存成本:線上儲存的資料量和使用的儲存類型會影響帳單費用的高低。此外,將資料移入和移出儲存也會產生相關成本。資料密集型業務 (特別是經常將資料上傳到雲端及從雲端下載資料的業務) 可能會使費用增加。
  • 自動調整:某些雲端服務包括自動監控功能,可視需要擴大或縮小可用資源。這很合理,因為流量激增的成本可能很高;想像某家公司在社群媒體或廣播媒體上廣告後,有產品或服務爆紅的情況,即可瞭解。自動調整功能雖然很昂貴,但可讓公司處理激增的流量,而不至於在最需要效能時癱瘓伺服器。
  • 地理位置:許多雲端服務供應商在全球各地都有資料中心。某些方案的成本比其他方案高,而公司對於服務代管位置的決定 (或舉棋不定) 可能會影響其支付的費用。在距離使用位置很遠的地方代管資料 (例如客戶位於美國,而在亞洲代管資料),可能會比使用地理位置更接近的資料中心更便宜,因為遙遠位置的資源、水電瓦斯費和基礎架構成本更低。此外,某些國家/地區會提供稅務優惠或政府補貼,可進一步降低成本。不過,請務必平衡付出的效能代價 (例如網路延遲增加和回應時間較慢),以及節省成本的安全和法規問題。
  • 支援:如果雲端合約包括支援,或者如果需要特別支援,則經常需要額外付費。在還不需要時,合約服務等級協議 (SLA) 保證的支援可能很昂貴,但真的需要時卻是無價的。儘管如此,並非所有雲端執行個體都需要提供全天候電話支援,以確保 99.999% 的時間正常運作。

雲端成本管理的優點

管理雲端成本有許多優點,有些很明顯,有些則較不明顯。這些優點大致上可分類為成本、治理和預算流程控制。

  • 降低成本:當企業追蹤在雲端基礎架構上有哪些支出時,可以消除效率不佳之處並最佳化支出。IT 治理不佳的企業經常會購買重複的服務,並在資源沒有用後持續支付費用。雲端成本管理可協助找出浪費,更好的是一開始就避免浪費。
  • 成本分配:通常,公司無法辨識哪些部門產生了哪些 IT 費用。公司可以透過管理雲端支出,向使用服務的部門收費。這樣一來,個別部門就有動力管理支出。
  • 預算控制:在 IT 治理寬鬆且未分配成本的公司中,通常會發生隨意且不受控制的 IT 支出,因為這些支出不會計入任何部門的預算。雲端成本管理工具可協助公司瞭解雲端服務支出,讓公司能夠更妥善地設定和遵守預算,或瞭解何時及何處超出預算。在成本分配和預算控制方面,內部付費和費用回報 (在沒有實際費用的情況下記帳) 都是很實用的方法,有助於大家瞭解使用了哪些資源。
  • 預測:瞭解您過去的雲端服務支出,可讓您稍微瞭解支援公司計畫所需的資源。公司若能管理當下的雲端成本,就能為未來規劃預算。
  • 可見性:管理雲端成本不僅是關於金錢,還需要能夠控制資料和其他資源的使用位置和方式。雲端成本管理是瞭解公司資料使用情況、消除重複和衝突資料庫,以及保護公司和客戶資訊的重要第一步。
  • 精簡:建立雲端執行個體時使用的資源,經常變成不適當的資源,例如記憶體或處理核心超出了執行應用程式的需求。雲端成本管理工具可以偵測效率不佳之處,並建議公司將執行個體最佳化,以節省成本。

4 個關鍵雲端成本管理策略

一旦公司決定管理其雲端成本,有幾個策略可協助達成支出最佳化。

  1. 移除不必要的執行個體:沒有理由為閒置的雲端執行個體支付費用。無論是否使用,費用通常都會持續增加。方法很簡單,只要識別並關閉不需要的執行個體即可。
  2. 制定組織規則:許多公司透過內部流程成功控制影子 IT。類似的做法 (例如管理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樣的支出限制內可以簽訂雲端服務合約的規則) 也可防止部門啟動未經授權和浪費的雲端執行個體。如果不出意外,光是專注於部門雲端支出 (特別是與成本分配是否一致) 就可能對降低成本很有幫助。
  3. 導入自動調整功能:公司可以使用自動調整功能,讓雲端執行個體有效率地根據需求激增和驟減進行調整,而不需要佈建雲端執行個體來實現最大負載。自動調整功能可能很昂貴,但比起日復一日付費購買更多不必要的服務,可能更便宜。
  4. 排程需求:並非所有執行個體都需要全年無休、全天候提供。在可能無人使用的夜間或週末關閉執行個體或使其「休眠」,就可以在不影響服務的情況下節省成本。

雲端成本管理工具有哪些?

雲端基礎架構可能跨越多個供應商和方案,導致成本無法控制,並使全面治理幾乎完全不可行。雲端成本管理工具通常以軟體即服務 (SaaS) 模型提供,透過追蹤和報告雲端使用來監控您的基礎架構並協助消除浪費。經理可以分析報告,識別並排除未充分使用或多餘的資源。

每個雲端供應商都有自己的原生成本管理工具,但當公司需要跨多個供應商管理其雲端基礎架構時,第三方解決方案最好。第三方工具可針對不同雲端供應商 (甚至是特定服務方案) 的費用比較,提供重要的洞察。

此外,在許多情況下,第三方工具擁有的功能 (例如自訂、視覺化和詳細查看使用量) 是供應商的原生工具所無法比擬的。

前 8 名雲端成本管理工具

市面上可能有數百個雲端成本管理工具,每個工具各有其優點和缺點。以下是值得調查的熱門工具範例。

  1. Apptio Cloudability:著重於預算、預測和精簡雲端成本。
  2. AWS Cost Explorer:Amazon 的原生工具;最適合小型管理。
  3. Azure 成本管理 + 計費:Microsoft 的原生工具;也可與 AWS 執行個體搭配使用。
  4. CloudZero:可監控 Kubernetes 和 Snowflake 執行個體。
  5. Densify:跨雲端環境運作的機器學習工具。
  6. Harness Cloud Cost Management:讓員工可以輕鬆執行勞力密集的工作,像是標記通常需要精確使用量追蹤的資源;提供每小時更新。
  7. nOps:著重於 AWS。
  8.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 成本管理和治理服務:特別適合管理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的使用量和成本

哪種雲端成本管理工具最適合您的企業?

「最佳」雲端成本管理工具取決於您雲端基礎架構的大小、規模和組成,以及您的 IT 成熟度和管理文化。在最小且最集中的公司、使用少量雲端服務的公司以及只有一人或一小團隊處理採購和管理的公司中,試算表結合手動標記每個執行個體來協助追蹤,可能就已足夠。但如果公司有數個團隊處理多組雲端執行個體,而且如果公司治理不太能管理或強制手動標記雲端資源以允許準確追蹤,則或許應該考慮使用專用雲端管理工具。

決定要使用的工具時,請回答下列問題:

  • 要使用單一雲端服務或多個供應商?
  • 營運團隊有權購買雲端執行個體,還是嚴格集中由 IT 部門購買雲端?
  • 公司規模多大?
  • IT 和財務團隊有多複雜?控制系統需要多嚴格?
  • 雲端成本會跨業務單位/專案分配,還是合併成一筆未真正受到控制的預算?

Oracle 與雲端成本管理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 在全球各地、跨雲端或公司的資料中心內提供完整的雲端服務。其提供創新的功能,例如彈性運算、更低的定價、自動調整儲存、資料傳出費用最多可降低 10 倍,以及免費工具和報告,協助避免不必要的意外超額付款和帳單。

OCI 的成本管理和治理服務包括用於監控支出、提高責信和最佳化效率的雲端成本管理工具。財務主管可以使用這些工具設定護欄,協助確保在不妨礙成長的情況下進行成本控制和治理。這些服務包括組織管理、成本分析和報告、治理和控制、預算和預測,以及最佳化。

即使擁有最簡單雲端基礎架構的公司,也能從注意成本控制獲益,但此需求變得愈急迫,企業就會愈依賴雲端。若要針對雲端支出做出明智的決策,領導者需要有關於支出金額、項目及原因的資料。

雲端成本管理能助一臂之力。透過追蹤雲端執行個體及其使用量,協助公司控制預算、改善 IT 基礎架構的治理,並獲得更多且更深入的洞察。

AI 可協助資訊長分析資料,以將雲端支出最佳化。瞭解如何立即利用人工智慧的強大能力來應對人才、安全性和其他挑戰。

雲端成本管理常見問題

有哪三種不同的雲端成本計算模型策略?

雲端成本通常是以下列三種模型之一為基準:時間、成本或競標。第一個是以資源使用時間為基準。以成本為基準的模型會受到要提供的服務費用高低驅動。以競標為基準的系統是以多個客戶對有限運算資源的需求競爭程度為基準。

雲端成本管理是由誰負責?

雲端成本管理最終是由公司最高管理階層負責。視公司的結構而定,成本可能是 IT 部門、各業務營運部門或每個個別專案的責任。分配成本的責任是雲端成本管理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雲端成本模型有哪些?

雲端服務使用幾種常見的成本模型,每種模型會有利於特定應用。

  • 隨用隨付:公司依實際使用量計費。
  • 預付固定訂閱:客戶會針對指定時間和服務等級預付費用。
  • 保留執行個體:公司承諾長期穩定的使用。
  • 節省方案:許多雲端供應商都有套件優惠,可針對特定承諾用量提供彈性的定價。
  • 現成執行個體:短期簽約以高折扣使用雲端供應商的超額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