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Hickins | 內容策略師 | 2023 年 11 月 3 日
各行各業的製造商 (包括鋁和鋼鐵生產商,以及電子元件、飛機引擎和化學品製造商) 都使用資料分析來確保工廠更順暢地運行、追蹤供應商績效、提高訂單完美率、識別供應鏈瓶頸、提高員工生產力,減少產品召回,並最終降低成本及提高利潤。
製造商使用資料分析來減少未排定的停機時間、追蹤關鍵績效指標,並提高工廠效率和客戶滿意度。這個趨勢泛指工業 4.0 或智慧製造,其中涉及聚總從傳統 IT 系統和工業設備所收集的資料,並執行分析應用程式,以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透過分析,製造商還可以識別生產錯誤的根本原因,並預測製造和供應鏈流程中的瓶頸問題,以避免影響訂單履行。
重點精華
大多數製造商除了使用感測器從工廠和設備收集資料 (稱為營運資料),還從執行應用程式的 IT 系統收集資料,以管理製造、財務、供應鏈和人力資源流程。製造分析可協助企業領導者根據該合併的資料做出決策。
例如,企業領導者可使用分析系統追蹤關鍵績效指標 (KPI),以確定持續按時交貨的供應商、識別供應鏈瓶頸,並減少產品召回範圍。分析系統也會解譯來自 ERP 系統的庫存和工單資料以及工廠車間機器所產生的資料,並提醒經理由於產量不足或機器停機而可能錯過關鍵交貨窗口。此類分析可協助製造商提高完美訂單率。該 KPI 反映了企業交付正確數量貨物的能力,也就是包裝正確,沒有任何遺漏或損壞,而且發票準確反映規定的定價和已交貨的貨物數量。
對於大多數製造商而言,連接到關鍵設備的感測器會發送恆定的資料流,而這些資料通常儲存在資料倉儲中,其中涉及各種參數類型,例如馬達運行的溫度和滾珠軸承發出的振動水平。所有這些資料都可能揭露當中的潛在問題,必須在設備發生故障及導致生產線癱瘓之前加以解決。
精密的工廠將營運資料與相關 IT 技術結合。如果可能會發生中斷問題,系統將向生產單位發出警示,同時提醒業務主管哪些設備受到威脅,以及與其相關的特定工單或生產。此類分析還適用於庫存方面。例如,主管可使用應用程式,以視覺化方式呈現不同倉庫或供應商在途存貨的位置,並套用分析以更快地做出更明智的決策,處理潛在的庫存短缺。如果不迅速解決問題,可能會導致生產中斷。
製造分析提供衆多優勢,以下概述了其中的重要優勢。
成功的分析專案具有幾個關鍵特徵,如下面的最佳實務所述。
在進行分析專案時,確保由下至上的所有業務利害關係人 (包括最高管理階層) 參與其中。企業應確保專案儘早實現有意義的成果 (請參閱 KPI 部分),這樣就不會將其視為 IT 專案。結合 IT 和營運資料有助於分析互連的指標,例如按時交貨對客戶滿意度的影響,或機器停機對完美訂單率的影響。
要證明分析的價值,首先從小部分機器著手,開始收集資料 (這些機器對瓶頸或對生產線特別重要),而不是一開始就嘗試建立企業規模的專案。相較於大張旗鼓地進行專案,這種方法的成本更低,更有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成果,而且通常會帶來更大的需求,推動更大規模的分析專案發展。
全面探索各部門使用的不同系統中的資料類型。此評估應包括被收購公司使用的應用程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增的應付帳款、薪資和其他後台應用程式,甚至是開發人員在十年前建立的一次性應用程式 (而且仍然在辦公桌的伺服器上執行)。
充分運用所有營運資料,包括從工廠設備或其他作業收集的資料,以及在管理製造流程的應用程式中收集的資料,以確保獲得準確的分析。例如,透過分析 ERP 應用程式的工單資料以及有關生產線週期時間的營運資料,就可以瞭解某個訂單是否按時完成,而這一結果會直接影響客戶滿意度和收入。
企業應將來自不同資料倉儲的資料聚總至單一的雲端資料倉儲或資料湖中。此做法對於收購後尤其重要,這是因爲各個企業經常使用不同的資料管理系統,而且無法妥善地整合起來。
確定分析專案的範圍,以便收集和分析適當的資料類型。如果專案的目標是要減少停機時間,則應確保為需要保持正常工作狀態的裝置收集感測器資料。如果目標是提高產量,則應確保能夠妥善記錄並收集時間序列資料,以衡量給定時間範圍內的產量。
藉由運用分析中的無程式碼 ML ,製造組織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據歷史資料發現隱藏的模式,例如識別庫存中的未交訂單趨勢、預測機器停機時間、分析資源利用率不足的情況,以及將生產短缺的影響與收入和利潤等關鍵業務指標相關聯。
確定未收集資料的關鍵區域,並新增感測器或其他功能以逐步擴展分析功能。同時,相應地擴大分析專案的範圍和複雜性。例如,製造商可以先測量生產的單位數量和設備滿載運行的時間百分比,然後新增品質指標,例如接受的單位數量佔總生產單位的百分比。
製造商可以利用從整合庫存以及履行、客戶體驗、銷售、生產和第三方來源合併的分析中獲得的分析驅動的洞察,快速做出決策並視需要調整生產計畫。
製造商使用資料分析來提升現場作業與供應鏈的整體效率,並更深入瞭解 KPI,例如整體設備效率、設備正常運行時間及良品率產量。以下範例供您參考。
大多數製造企業都使用資料分析,但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尚未實施全面的策略,其中包括一致地聚總和清理資料、對資料執行分析查詢,以及對警示或其他資料所揭露的資訊執行系統化的回應。製造商應考慮下列 10 個執行最佳實務。
雖然大多數製造商已經在其設備上使用 IT 技術,並在某種程度上使用遠端資訊處理系統或其他儀器,但當中 IT 和分析的採用情況往往達不到平衡。這是因為資料位於不同的孤島中,難以存取和分析。
藉助標準化雲端 IT 系統,製造商能夠整合所有資料,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協助他們以一致的方式使用分析技術來獲得準確且值得信賴的洞察力,從而改善決策。
最後,透過導入內嵌在分析中的低程式碼和無程式碼 ML,業務使用者可自行建立報告,而無需填寫請求單或以其他方式獲得 IT 協助。這將促進使用者更頻繁地使用資料,並享受由此產生的效益。
Oracle Cloud Supply Chain & Manufacturing 是 Oracle Fusion Cloud ERP 的一部分,可協助製造商快速因應不斷變更的需求、供給及市場情況。藉助此應用程式套件,製造商可以持續監控庫存模式,以降低工作訂單積壓的風險,確定供應商的績效是否會影響生產目標等。
在 Oracle Fusion Supply Chain & Manufacturing Analytics 的協助下,製造商不僅能夠運用預先建立的洞察來提高生產力,透過快速偵測異常來提升現場管理效率,還能透過整合的供應鏈和製造資料檢視,將計畫到生產流程最佳化。
分析功能如何助製造商一臂之力?
製造商將分析用於各種目的,包括減少非計畫停機、追蹤並提高供應商績效、確定工作訂單的優先順序、提高員工生產力以及減少產品缺陷。
感測器可偵測哪些類型的實際事件?
感測器除了偵測火焰、氣體洩漏和油位的存在,還可以感測溫度、壓力和輻射等物理特性,偵測物件之間的移動與接近度。
製造商從哪裡取得資料來進行分析?
製造商將來自各種來源的資料關聯起來,包括工廠車間機器、後台 IT 應用程式、供應商和專注於市場的第三方資料提供者、人口統計、天氣、法規、專利、環境、社會和治理實務,以及其他資訊類別。